西懷遠村位于太原市清徐縣東南25公里處,東鄰太谷,南接祁縣。去年11月,該村被評為全國第十二批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。
近年來,西懷遠村憑借網紅墻、網紅草一度走紅網絡,成為山西名噪一時的“網紅村”,更是被有關部門評定為山西省首批3A級旅游示范村、太原市美麗宜居示范村等。
如今的西懷遠,以“美麗”為底色,不僅通過持續打造各種文創活動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世界,還靠著設施農業鼓起了他們的錢袋子。近日,中宏網“高質量發展看山西”縣域采風活動走進西懷遠村,看坐落在百年醋鄉的古老村鎮如何在設施農業方面發力,打造出山西“一村一品”的精品樣板。
鄉村振興,產業先行
盤活資源,讓西懷遠村成為省城的“菜籃子”,實現農民致富、集體增收、產業增效的“三增效應”。這是西懷遠村發展設施農業的初心。
2019年,村里開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。設施農業,是指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,采用工程技術手段,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。通俗來講,設施農業最普遍的應用形式就是用大棚種植取代傳統的露天種植。
“西懷遠村土地多且肥沃,水利條件好,老百姓種菜的基礎好,適合發展規模種植,設施農業在這兒能發揮實質性的效益?!蔽鲬堰h村黨支部副書記杜春扣說。
杜春扣認為,西懷遠村距離省城較近,適合充當省城的“菜籃子”。此前,省城的蔬果大部分都來自外地,本地蔬果的份額很小,如果村里能把設施農業發展好,就能在實質上成為省城菜籃子。
幾年來,西懷遠村始終朝著成為“菜籃子”的目標努力著。西懷遠村黨支部書記梁鶯川表示,截至目前,村里已經分四期建造了362個大棚,大棚均采用綜改資金集體入股、補貼資金歸農戶的方式進行承包經營,村民自籌資金、自主經營、產權歸農民所有。
“現在每棚每年平均收入7萬余元,集體每棚的入股分紅達2000多元。年生產蔬菜2800余萬斤,產值3000余萬元,人均增收1萬余元,村集體增收52.4萬元,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80萬元以上?!绷胡L川說。
戶戶有棚,闊步致富
“我和老伴兩個人一起管理三個大棚,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,而且不累,現在一個棚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六七萬元,主要種黃瓜和西紅柿?!泵χ诖笈锢锊烧S瓜的陳素梅對記者說道,在家門口工作就可以收入十多萬元,這在以前,是她無法想象的事情。
在露天土地里種菜的那些年,收成要看天,陳素梅和老伴既辛苦,又無法照料太多土地,產量與現在根本沒法相比,如今搬進了大棚,澆水、施肥、噴藥都實現了自動化,蔬菜產量很少再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,遇到問題時,還可以隨時請教定點幫扶村里的農業專家。
杜春扣向記者介紹,按照村里的實際情況統計下來,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戶戶有大棚。效益好的棚,每年一棚的收益能達到10萬元甚至更多,平均而言,一個棚一年收益五六萬也是沒有問題的。
農民增收,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?!皯魬粲信铩笔俏鲬堰h村“兩委”夜以繼日的努力成果,如今,這些大棚連通了村民們的致富道路。
延鏈強鏈,效應凸顯
“現在村里的蔬果從產量到規模都有了,下一步就要著重打造銷售平臺,打通生產、運輸、銷售的全產業鏈,如果不把產業鏈做起來,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就沒有了?!?/p>
杜春扣給記者詳細計算著市場價格對農民種菜的影響?!氨热绲搅私衲晗奶?,由于市場調節,黃瓜的價格降到了五毛錢,但種植黃瓜是有成本的,如果按照賣五毛錢來賣,一棟棚只能賣三萬五,農民的成本算下來差不多得三萬,這時候老百姓就會算賬,如果賣的還不夠貼的,甚至還不如出去打工掙得多,后續可能就不會繼續干,那我們之前的工作就相當于白做了。所以要找到穩定的銷路,讓菜價穩定下去?!?/p>
“讓農民只管種菜,不用愁銷路?!边@是目前西懷遠村的重點工作,在杜春扣看來,有了規模生產的能力,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銷路。打通產銷之路,才能使“一村一品”的經濟效益凸顯出來。
校企合作是西懷遠村正在探索的出路。杜春扣表示,村委正在和中北大學、太原理工大學等學校積極洽談,爭取成為校園食堂的蔬果供應基地,并且開拓鄉村研學課程,讓“農產品進校園,學生進田園”,“把我們的設施蔬菜供應到學校的同時,還可以讓大學生進田園,帶領他們體驗農耕文化、農村生活,一舉兩得?!?/p>
“運輸方面,下一步村里還要蓋一個50000㎡的冷庫,購進冷鏈車,到時候冷鏈加工、配送都可以實現,這樣就能讓一、二、三產連貫起來發展?!?/p>
前不久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要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”。梁鶯川對記者表示,西懷遠村的設施農業未來還要在各方面繼續提質升級,進一步推動設施農業的綠色化、現代化、品牌化建設,深入挖掘農產品的附加值,延長產業鏈,使西懷遠村的農產品朝著更加高質量、精品化的方向發展。
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忙碌時節,離開西懷遠村的路上,記者看到,大棚里,村民們正在除草、修枝、澆水、施肥……到處一派繁忙景象。村南的數十畝粉黛草、百畝掃帚草以及成片的油菜花也在這個春日蓄勢,等待夏時,盡情綻放。